前段时间,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非的一系列表态和演讲表明,中非在未来将致力于提高经济合作水平,这对于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中非合作与其他国家与非洲合作之间也可能产生更多竞合,舒教授认为应当提倡良性、和谐竞争。
舒教授表示,要使中非关系保持良性发展,中国需不断提高与非洲经济合作的层次,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技术交流。
比如,由于中国和南非纺织品行业存在一定竞争,纺织业和汽车制造业是南非的最大产业,南非方面曾对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措施,后来中国一度主动限制纺织品出口到南非,但是此举实际上并没有促进南非纺织业的发展,反而导致南非纺织品价格上涨,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国内纺织产品销售额下降。
为此,中南双方目前正寻求将中国的生产能力与南非的设计和营销进行合作,共同生产可吸引西方市场的服装。
在殖民地时期的影响下,一些非洲国家在
纺织、水泥、饮料等行业方面有所基础,但是制造业至今未能发展壮大,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舒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未来将更多帮助非洲发展,从实处落实互利互惠合作,可有力回应一些质疑中非合作的西方国家以及非洲人士。
根据多年来对非洲的走访和观察,舒教授指出,非洲从政府官员到民间对中国普遍抱有很大的好感,向往中非加深合作在非洲是主流意见。
而非洲拥抱中国这一合作伙伴,也是出于认同中国在与非洲合作中体现出的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习主席提出中非为“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对非洲因曾强烈依赖外国发展经济而产生对走自力更生道路的渴望有深刻认同感。
舒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在对非援助时曾经常罔顾受援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出附加政治性条件,让非洲国家非常反感,而中国坚持为非洲发展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帮助,让非洲国家更加认识到中国这个合作伙伴的不可或缺性,一些西方国家也因此开始转变做法。
此前有学者认为,中国对拉动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