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5日讯 目前,中国国内棉花和国际棉花的差价已由1500元~2000元/吨,扩大到6000元/吨,不再是个乐观的数字。这样巨大的价差将直接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并可能致使国际竞争力下降。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纺织业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纺织行业的一大突出问题是国内外棉价差继续拉大,如今进口棉到岸价格,加上关税约为1.3万元/吨,而国储棉目前收购价高达2.04万元/吨,卖出价为1.9万元/吨,价差达到6000元/吨。相较去年4000元~5000元/吨的国内外棉价差,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为何差距越拉越大?
从近两年的国际形势看,欧债危机持续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对棉花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形成抑制。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12/13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约为2589.9万吨,总消费量为2313.1万吨,供需过剩量为276.8万吨,同比减少181.4万吨。但从数据可见,即使供需过剩局面有所缓解,全球棉花仍处于供给相对宽松的格局。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之前,我国的国内棉价相对稳定,很少出现大幅波动。然而由于近两年国际棉价“过山车”般的价格起伏,国家为兼顾棉农利益和纺企的生产,同时出于稳定国内棉花市场的考虑,出台棉花收储政策。然而去年年底国际棉价的大幅下跌令人始料未及,加上我国进口棉花实行配额制,即企业不能自主在国际市场采购棉花,国内棉价又因政策保护一直稳居高位,因此有业内人士称,每吨6000元的价差局面估计一时难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目前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上依然供大于求,美棉也没有减少种植的迹象,2013年国际棉价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并不大。从国内来看,国家的棉花收储政策持续实施的概率较大,且收购价格也不会降低,因此国内棉价仍将高位运行,内外棉价差的问题将持续存在。
二、纺企生产出现阻力
记者获悉,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巨额差已经影响到我国纺织品出口,并进一步削减我国纺织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棉纱出口额同比下降8.9%,而进口额大幅增长56.1%。从纺织行业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来看,1~11月我国在欧盟和日本的进口市场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3.2%和40.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8%和1.1%。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这种情况在过去20年中从未出现过。
高勇向记者介绍,过去20年中,中国国内棉花和国际棉花的差价始终保持在1500元~2000元/吨,并且在这样的差距之下,我国的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依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而目前价差扩大到每吨6000元,不再是个乐观的数字,这样巨大的价差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并可能致使国际竞争力下降。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很多纺织企业的库存棉花已消耗大半,由于进口配额的限制,无法买到低价进口棉,棉制品的生产受到影响。但出于成本、利润等因素考虑,企业并不愿意去购买高价国储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化纤代替棉花进行生产。